亂針繡又名正則繡、錦紋繡,是一種適宜繡制欣賞品的漢族刺繡工藝。創始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,創始人為楊守玉女士。
亂針繡是把畫理與繡理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刺繡藝術,是利用特殊的亂針技法來制作的“針畫”。亂針繡以針線為工具,把不同方向、不同顏色的直線條交叉重疊堆積來表現物體的體積感、前后物體的空間關系及色彩變化。
亂針繡是怎么誕生的
常州師范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師范院校。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光緒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,在“廢科舉”、“興學校”的革新浪潮中莊蘊寬等捐資成立了粹化女學,設立師范部,開啟了常州師范教育之先。著名畫家呂鳳子、音樂家劉天華、歷史學家呂思勉、詩人艾青等都曾在常州師范講壇上教書育人。初時,女學設初小、高小、師范預科和簡易師范,翌年改稱粹化女子師范學校。民國元年(公元1912年),曾任粹化女學校長的革命黨人莊蘊寬出任江蘇都督,將學校收歸縣立,更名為武進縣立女子師范學校,成為當時江蘇的一所規模較為穩定的縣立女子師范學校。
1912年,呂鳳子到江蘇省武進粹化女子師范教授??茍D畫。他擔任圖工班主任時,看到本班女生楊韞(字瘦玉,后稱守玉)圖畫成績很好,又能刺繡,虛心好學,為人謙和,便對她勤加指導,著意培養。楊韞在恩師呂鳳子的指點下,走上藝術教育之路,從而改變了她的一生,也使她的名字永載中國美術史冊。
1913年,呂鳳子(后排右四)在武進女子師范學校任教(前排右二為楊守玉)
楊韞到恩師創辦的丹陽正則女校工作后,改名守玉,字冰若。她戴副圓鏡片眼鏡,生得眉清目秀,短發齊耳,雖落落寡合,但卻是一位很有進取心的女青年。恩師的垂愛,使她一踏上工作崗位,便一心撲在教學上,以校為家,寒暑假也很少回常州,勤勤懇懇埋頭苦干,一邊認真教學,一邊致力探索刺繡技法的創新。
1920年,正則女校將縫和繡分開,改為縫紉班和刺繡科。呂鳳子請楊守玉擔任刺繡科主任,專門從事刺繡人才的培養。從此,楊守玉在教學和科務工作中,經常受到鳳先生的指點,共同琢磨探討,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刺繡技法水平。在實踐過程中,他們發現,古繡傳至今天,一千多年來都是絲線排比、長短交接、用絲線的色調繡出輪廓和層次的“比針繡”。能不能打破“排比”的格局,讓線條和絲線的色彩都交錯相間呢?在呂鳳子的啟發下,楊守玉開始嘗試亂針作品,一共用了6年時間。1930年10月,正則學校舉辦美術展覽,一樓展出師生繪畫作品,二樓展出刺繡作品,其中展出楊守玉用亂針繡法繡成的《鳳先生像》、《女體與鵝》、《老人頭像》、《女孩》、《木排》、《匡廬短瀑》6幀繡品,形態十分逼真傳神,栩栩如生,富有空間感,獨具品格,針技新穎獨特,與一般繡法完全不同,立刻引起轟動,外界聞訊前來觀賞者不絕于途。
亂針繡的確是中國刺繡史上的一大變革,是中國的第五大名繡,近看針法紊亂,毫無規則,遠觀卻立體感很強,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;錯綜之中,含有精細理法,所以無論人物、風景、花卉都表現靈活;妙在松動自然,毫不板俗,寓有法于無法之中,宛如油畫,或似藝術攝影,光色配合,自然得巧,看似畫成,其實又不同于畫。呂鳳子先生對此十分贊賞,特設高級繪繡科推廣,并名其繡為“楊繡”,用以表示楊守玉女士對刺繡藝術的新貢獻。
亂針繡源于蘇繡又超越蘇繡,自成一格,其法一改以往“密接其針,排比其線”的蘇繡方法,但又亂而不雜,密而不堆,技法千種,運用于不同的表現形式,從而立體感很強,呼之欲出,融合了中國傳統刺繡技藝和西洋藝術特色,將畫理與繡理結合,繡出來的作品,遠觀如油畫般細膩,也被譽為“針尖上的油畫”。傳世八十余年來,亂針繡一直是“藏在深閨人不識”,單是我們常州人民,對其認識也是十分有限的。
針法活潑,線條流暢,色彩豐富,風格獨特,層次感強,繡出來的作品,遠觀如油畫般細膩,“亂針繡”特別注重色彩效果,它比一般刺繡的層次要多得多。把色彩堆厚些,其色彩效果才能出來。所以亂針繡作品看上去像一幅油畫。但不同于油畫。因為絲線有光澤,繡面上各種不同方位的線條,在不同方位的光線下,它的色彩有不同變化,當光線強與光線弱時,當放在明處看與放在暗處看時,當正面看與側面看時其效果均有不同的變化。油畫上二種顏色混合就變成另一種色相,原來的二種色用不再存在,而繡面上二種色線交叉重疊后可以得到第三種色相的色感,原來的二種色相依然存在。所以它比油畫的色彩更艷麗明快,形成繡的獨特風格?!皝y針繡”與一般繡的不同,還在于它的創作周期的漫長。制作前,要先畫好素描稿與色彩稿。要反復思考醞釀表現方法,操作步驟與繡成后的效果,一旦心中有數,便進行操作。